自2015年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与大连工业大学开启校企合作以来,每一年,我们都在探索中前行,在合作中成长。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作为行业的佼佼者,始终秉承着“塑造美好世界”的公司使命,而大连工业大学则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创新的教学理念,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
我们的合作,不仅仅是资源共享,更是文化与智慧的深度融合。九年来,我们的合作成果丰硕,不仅在技术研发上取得了突破,更在人才培养上结出了硕果。
校企合作历程:2015.10.23,第一批学生入职;2018.08.23,大连工业大学王秀山校长来访凯华模具,并授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9.01.02,大连工业大学正式成立智能制造-模具产业学院,凯华模具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出席,签署共建“智能制造-模具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协议书,梁董并受聘为客座教授,共同为智能制造-模具产业学院揭牌;2021.05.19,凯华模具董事长梁董、再次前往大连工业大学,捐资30万元设立“凯华奖教奖学金”,并面向大连工业大学18级学生做智能制造-模具产业学院“凯华定制班”线上招生宣讲会;2022.09.08,签署“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协议书;2022.09.13,第一位联合培养研究生签约;2023.03.17,梁董到访大连工业大学,就学校智能制造-模具产业学院“凯华定制班”进行招生宣讲;2024,续签产业学院协议书,进一步拓展合作范围。
九年合作,校企深度融合,自凯华与大连工业大学合作培养模具卓越工程师以来,至今为止已迎来第10个春秋,累计培养毕业本科生40名,研究生1名。我们的合作成果丰硕,不仅在技术研发上取得了突破,更在人才培养上结出了硕果。
凯华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和提升自己,同时也从学生中发掘了一批具有潜力的人才,他们的到来为凯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单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到今天共建智能制造-模具产业学院,围绕凯华公司岗位需求,面向学校10个专业,采用定制化“凯华班”培养模式。具体合作成果如下:1.校企合作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参加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毕业设计”大赛,获得国家级佳作奖7项,省级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其中1名研究生获得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浙江凯华模具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辽宁省大学生校 外实践教育基地。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获批大连工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2018年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2022年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2023年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1项。4.温瑷源、于峻伟同学通过答辩会选拔获得凯华一等奖学金。5.学校聘请凯华林连明、叶星辉为研究生企业指导教师,合作指导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13篇,已见刊9篇,录用4篇。
在这九年的合作中,最让我们感到骄傲的,是那些从校企合作项目中走出来的学子们,他们用自己的声音,讲述了与凯华和学校共同成长的故事,从他们的心声中可以感受他们的成长与变化。
作为模流工程师,于峻伟说:”我是大连工业大学材控181班的,从实习到就业,今年是在凯华担任模流分析工程师的第三年。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总结我从毕业入职到现在的这段时间,我觉得是“学有所成”——从最开始的初学者,到今年开始自己跟项目,也算是学有所成。我在凯华主要负责模具设计前期的模流分析,在工作中可以接触到最前端的汽车设计,比如小米的su7发布的时候,当看到su7的后保,我眼前一亮,因为这个后保的模流分析是我做的,我们也是参与了小米汽车的模具设计。今年我开始接触到客户评审,开始独立对接客户,对接内部的项目组,对于整个项目的跟进,我正在慢慢学习中。学校教的更多的是理论知识,而企业是在实际操作层面拓展你的能力,你可以在凯华学到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更能清晰地让你了解到你现在选择的职业是否是符合你未来的职业规划,如果有这个校企合作的机会,可以尝试,凯华公司的平台很大,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最先进的技术,所以我选择留在凯华继续发展,我觉得有这么一个平台给同学们还是比较好的,公司有真正的人员需求,实习结束直接提供转正留用的通道,如果双方都觉得合适,是可以直接就业的。最后,我想对大连工业大学的学弟学妹们说:要学会跟人打交道,要懂语言的艺术,要学会交流;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比如前年接到一个日本的项目,提供过来的资料是纯日文的,因为我读书的时候学过日语,有日语基础,能看懂关键信息,所以最后是我来负责这个项目的模流分析。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既然选择了,那就全身心的去干吧!“
作为项目工程师,温瑷源说:”我是大连工业大学人力191班的,目前我在凯华模具的子公司靖凯模塑担任项目工程师。从最初的懵懵懂懂,到现在自己独立完成项目,我用“劳有所得”这一关键词总结我从毕业到现在入职的这两年。在靖凯,我主要负责靖凯模塑汽车事业部的项目工作,平常我的工作内容是对整个项目的节点把控,目前自己也完成了很多项目。因为我是跨专业就业,对模具行业知识和行业背景的认知比较缺乏,所以在从学生到职场人这一角色的转变中,还是遇到了不小的挑战,但是我化被动为主动,遇到问题会查阅相关资料,当资料不足的情况下也会咨询公司领导及同事,他们都给予了我详细的解答,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因为校企合作我有这个机会来到靖凯,去年我也通过公司的选拔获得了公司颁发的一等奖学金。公司对我们远距离来台工作的学生很好,因为靖凯平台比较大,有先进的技术,也有完善的人员晋升通道,工作氛围很好,也能学到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在未来的学习工作过程中,我期望去考pmp资格证书,想让自己更专业,更适配公司发展。同样地,我希望对未来的学弟学妹们说:少迷茫,多实践,在行动过程中你能获得到更多的进步!“
作为产品工程师,妙磊说:”我是大连工业大学22级机械专业的在读研究生,今年是在靖凯担任产品工程师的第二年,从实习生到现在准毕业生的身份,我还会有新的身份去适应公司的发展。我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在项目阶段做产品设计,跟客户对接产品标准。因为是跨专业,对模具不太了解,在公司这两年我通过自学及领导同事的教导,目前对这方面也有一定的了解,现在自己也开始接收一些项目。学校和企业的互动比较频繁,通过校企合作,我得到了实习的机会,提前适应了职场,自己能发挥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靖凯工作的这两年对我的专业提升也帮助了很多。未来我希望能够多做一些项目让自己工作能力得到提升,也希望自己可以成为更加成熟的产品工程师,尽最大的努力,为以后的工作及生活打下坚固的基础。“
作为产品工程师,李嗣城说:”我是大连工业大学高分子201班的,已经在靖凯工作一年多了,作为汽车事业部的一名产品工程师,我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帮助客户分析问题,为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出具相关解决方案。从毕业到入职,我一直在努力学习中,希望通过公司这个平台我可以不断提升自己,学习更多的行业知识。因为在学校,学到的更多是理论知识,而在公司可以在实践中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个人还是成长得比较快的。比如当模具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考虑,既要为实际生产考虑,又要让客户满意,过程中我们需要经过很多轮验证,经过思考,得出一个有效的方案,这个过程很有挑战,也让我在一次次挑战中迅速成长。在最开始,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变让我比较难适应,但是我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把自己从学生角色中脱离,进入到职场的状态,就很好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公司,领导跟同事对我也很好,我们部门非常团结,工作氛围很好,希望未来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能接到更多的项目,对于自己来说也是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增长自己的见识,迎接更大的挑战!也希望未来的学弟学妹们在出入社会的时候,一定要努力学习踏实干,我们一起加油!“
凯华与大连工业大学的校企合作,已经迎来第一个十年,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将继续携手,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向下一个十年!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收获更多的成果,培养更多的人才,让我们携手再启新程,共创美好未来!